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方志曲阳
曲阳大事记(二)
发布时间:2020-03-02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字体: 打印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

魏文帝祀北岳。

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

修北岳山神祠堂。

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

丁零族流民鲜于乞驻守上曲阳,闻燕王慕容垂南伐,撤至望都,被赵王容麟擒获。

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

发兵开凿望都铁关至县代成山路,驻于上曲阳。

北魏泰常四年(公元419年)       

明元帝东巡,遣使祀恒

北魏泰常七年(公元422年)

明元帝南巡,四方官员及随从用牛、羊、猪祀北岳。

北魏神?元年(公元428年)

定州丁零族流民鲜于台阳翟乔等20000 余户聚于上曲阳,官府讨伐失利,又命镇南将军叔孙建出兵。次年,鲜于台阳等归顺,被赦免。

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

太武帝立庙于(古)恒山上,置待祀90人,岁时祈祷。

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

征定州7郡1.2万人,修通定州、曲阳至沙泉(今山西灵邱县地)大道。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

太武帝拓拔焘巡视中山达曲阳,并刊石勒名。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

上曲阳县并人新市县(县治所在今正定县东北新城铺)。景明元年(公元500年)析出。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

太武帝南征,经(古)恒山用牛、羊、猪祭祀

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

文成帝东巡,北至(古)恒山祭祀。次年南巡,又使再祭。

北魏景明、正始永平延昌年间(公元500512年)

(今)北岳庙落成。上曲阳县治所迁于今曲阳县城处。

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

阮西旺宁定寺落成,树高3.5米、宽1.3米0.4米背光千佛石像1尊(现寺无存)。

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

封邸珍为上曲阳县开国侯。

北齐北周年间(公元550 -580 年许)

黄山八会寺落成。

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

上曲阳县去“上”字,称曲阳县。

周末隋初(公元580年前后)

涧磁一带始烧制青釉瓷器。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

封李恒为曲阳候。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

曲阳县改称石邑县,次年又改称恒阳县。

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

二月初八,黄山八会寺千佛龛落成。

隋大业四年(公元607年)

隋炀帝到达北岳,西域7余国遣使助祭。

隋大业五年(公元608年)

八月,隋场帝亲祀北岳,河北道郡守均前来拜见大赦天下。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

突厥进犯边境,定州总管双土洛、骠骑将军魏道仁在(古)山之败之。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

唐太宗伐高丽(今朝鲜)经定州,使祭祀北岳。

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

庞家洼北部王子山院落成。

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

东诸侯祥定寺、西郭清化寺落成,分树高5米、宽1.5米、厚0.7米和高7米2米、厚1米大石佛1尊(现寺无存)。

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

封北岳神为安天王。

唐中叶(公元750年前后)

涧磁、燕川一带所烧白瓷闻名于世。

唐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公元756年)

唐将李光弼进围博陵(今定州),十日不拔,引兵驻扎恒阳。

郭子仪、李光弼与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合击史思明于嘉山,斩首四万级,获人马万计。史思明逃奔博陵。

郭子仪、李光弼重修恒阳县城。

唐元和、长庆年间(公元810年左右)

诗人贾岛隐居莲花山香岩阁,留有《北岳庙》、《访柏岩禅师》等诗篇。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

为避唐穆宗(李恒)名讳,恒阳县复称曲阳县。

(待续)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曲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2-4212301 邮箱:xinxike999@163.com
冀公网安备 13063402000055号 冀icp备08102160号-2 网站标识码:13063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