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方志曲阳
曲阳古墓葬发掘保护
发布时间:2022-03-03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字体: 打印

    曲阳县内古墓葬有邸珍墓、王处直墓、蔺相如墓、杨琼墓、赵氏家族墓地等,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磨子山古墓  位于灵山镇磨子山村,传为窦建德之墓。墓封土南北长13米,东西长14米,高6米。早期顶部塌陷一洞,现已填平。曾进行勘探,在封土顶部布下3孔,穿过坚实的夯土层,分别于4-6米深处见到石块。人们曾在封土周围发现铁犁、方砖和箭头等。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处直墓  位于灵山镇西燕川村,为唐末五代时期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之墓。1995年7月有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曲阳县文化局、曲阳县文物保管所组成考古队对该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历时4个月,圆满完成了发掘任务。通过发掘,墓室坐北朝南,以青石砌筑,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几部分组成。墓门至后室全长12.5米。墓室包括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墓内有壁画和浮雕。壁画总面积100平方米,内容包括男女侍、山水、花鸟、云鹤等。出土王处直墓志1方和8件十二生肖浮雕,及一批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石器等文物,现已回填保护。2008年10月公布为第五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王子坟  位于曲阳县灵山镇灵山村。墓为汉代,传说为王子坟,南北长38米,东西宽30米,封土高10米,墓顶部曾塌陷,现已填平,保存完整。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镇古墓群  位于灵山镇南镇村,墓为宋代,1974年南镇村民打井时在离地表4米深处发现,出土部分器物。1976年对墓进行考查,墓直径2.5米左右,墓室有假门、砖雕等。出土器物有白釉直口瓷碗、荷花盘、注壶、白釉罐、白瓷炉等6件。后又将3座墓打开,发现墓内有壁画。现保存有古墓10余座。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水窦涧古墓  位于恒州镇北水窦涧村,1984年村民在烧砖动土时发现,共有古墓两座。1985年对其中一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为北宋时期墓,其墓为仿木结构砖室墓,曾被盗扰,墓室残毁,墓室内绘有壁画。当时出土定瓷小碗1个,陶砚1个,开元通宝铜钱8枚。该墓西侧还有一墓,两墓均为单室墓。  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邸珍墓  位于恒州镇东大街村,为东魏时期邸珍墓。原有高大封土,现已辟为农田。1976年12月在封土范围内进行过铲探,地表以下1-1.8米处见砖,砖室长2米,宽1.5米。墓前原有邸珍碑1通,碑额为“魏故侍中散骑常侍定州刺史司空邸公之碑”,系北齐年间其后代所立,现存于北岳庙。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氏家族墓地  位于恒州镇赵城东村,为明、清时期赵家祖坟,占地5633平方米。据调查和碑刻记载,墓主系明代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从山西大同府广灵县赵家堡村迁至赵城东村,已有600多的历史。原建有牌坊。现有大小封土70余座,有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碑1通、石供桌20多块,多为汉白玉石质,雕刻精美纹饰,其中供桌刻有明确纪年的有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等。2008年10月公布为第五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流德村古墓  位于文德乡东流德村,有古墓两座,年代不详。东墓封土已平。西墓封土南北长31米,东西宽28米,高9米,封土层次分明,保存完整。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蔺相如墓  位于产德乡东西相如两村之间,传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墓,墓前立有明代《赵相蔺公墓记》碑1通,现移至北岳庙内。墓所处为一台地,原有封土,占地2600平方米。1966年文革初期拆毁了墓室,发现有前室、左右耳室、中室等,并出土陶匜、陶俑、陶耳杯等器物,现仍存遗迹。近年新建一祠堂,堂前立一修祠碑。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水峪古墓  位于产德乡南水峪村,为清代广东茂名县知县魏洛美之墓。现墓封土已平,仅存碎砖覆盖的遗址和墓碑1通。200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北庄古墓群  位于产德乡王北庄村,传为清代王家祖坟。墓群南北长300米,东西宽80米,封土多数已平。2002年村民在此取土时发现,并被盗扰。当时暴露古墓3座,进行了清理发掘,发掘古墓分别为木棺和石棺合葬墓,石棺盖上刻有铭文。并发现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3通石碑,运回北岳庙保存。并出土清代铜钱90余枚、鸟食罐2件、铜纽扣15枚、帽顶珠1件、银戒指1个。石棺未取出,清理后回填。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铺上古墓群  位于产德乡铺上村,为北魏时期墓群,现存封土墓两座,东墓南北长35米、东西宽28米、高6.5米,西墓南北宽27米、东西长30米、高7.2米。据当地老者讲,墓前曾有石车、石虎、石人等石像生排列,早年已毁。其中石羊1对、石虎1对现存于北岳庙。2002年东墓被盗,出土两方墓志,为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尉陵及其妻贺氏合葬之墓。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段砂侯古墓  位于孝墓乡段砂侯村,传为战国时期廉颇墓。原墓冢高大,墓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墓前曾有石牌坊、石人、石马、石羊等。1965年墓冢被摊,现已辟为农田。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台北狗塔坡古墓  位于文德乡王台北村,1997年村民在狗塔坡南坡浇果树时发现,同年进行了清理发掘。墓为西晋砖室墓,由墓道、前室、后室组成,出土器物有弩机(铜器)、陶罐、多子盒、陶牛拉车等28件,后进行回填保护。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留营古墓群  位于燕赵镇南留营村,2000年南留营中学在扩建平整操场施工时发现,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较大的墓为长方形砖室墓,长5.6米,宽5米,高3.9米,墓门有砖雕。另4座为圆形砖室墓,均有不同程度毁坏。出土了石供桌、铁灯盏和瓷碗、罐、盘等20多件器物。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琼墓  位于羊平镇西羊平村,为元代雕刻艺人杨琼墓。墓场原有石虎、石羊、石人等。现墓已毁,仅存遗址,墓碑已收藏于北岳庙。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养马村古墓  位于羊平镇南养马村,传为战国时期李左车墓,南北长23米,东西宽21米,封土高6米,保存基本完好。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穆台北村古墓  位于文德乡穆台北村,为汉代墓葬,东西宽20米,南北长30米,封土高6米,夯土层次分明,夯土层厚20厘米,保存基本完整。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高门古墓群  位于东旺乡大高门村,墓群年代不详,传为许家祖坟,位于一座高5米的土丘上,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保存完整。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平乐村古墓  位于燕赵镇南平乐村。1982年村民在院内挖窖时发现,为宋代砖室墓,直径3.2米,夫妻合葬墓。1982年进行了清理,整个墓室结构完好,墓室顶部有壁画日月星天象图,墓壁四周均有彩绘。出土“开元通宝”、“太平通宝”、“元丰通宝”等铜钱8枚,黑瓷罐、白瓷灯碗等瓷器8件,还有1个耳环。瓷器均为定窑瓷器。1999年村民盖房时将墓口封死。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管头村古墓  位于燕赵镇南管头村。古墓共有两座,为汉代墓葬。东墓封土较为完整,南北宽16米、东西长19米、高5米,西墓东西宽18米、南北长25米、高5米,保存基本完整。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留营村古墓  位于燕赵镇郑留营村,为汉代古墓,南北长20米,东西宽15米,封土高3米,保存基本完整。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头古墓群  位于东旺乡塔头村,墓群年代不详,为塔头村靳家祖坟,位于一块台地上,高10米,东西长45米,南北宽20米。台地上建有一香火庙。2003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留营古墓  位于燕赵镇寺留营村,为汉代墓葬,原有东西古墓两座,现封土无存。1970年对西墓进行了钻探,于地下7.6米深处见砖,夯土较松。东墓原封土高5米,因逐年用土被全部摊平。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平乐古墓群  位于燕赵镇北平乐村。原有封土墓两座。西墓保存完整,南北长31米,东西宽17米,封土高5米。1978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4月18日-8月28日,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由河北省文物局组织,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曲阳县文保所配合,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墓群首次进行了田野考古发掘。经过对墓群周边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的钻探,清理出4种形制不同的墓葬9座,出土陶、瓷、铜、玉及钱币等各类随葬品180余件。通过发掘,判断年代为东汉墓葬。

                                                       

                                                           来源《曲阳县志》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曲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2-4212301 邮箱:xinxike999@163.com
冀公网安备 13063402000055号 冀icp备08102160号-2 网站标识码:13063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