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里的定窑(三) |
|
|
36、(明末)田艺衡《留青日札》: 定窑,定州今真定府,似象窑,色有竹丝刷纹者曰北定窑,南定窑有花者出南渡后。 37、(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论定窑》: 其所造器皿,式多工巧,至佳者如兽面义炉、子父鼎炉、兽头云板脚炉、胆瓶、花尊、花觚,皆略似古制,多用己意,此为定之上品。 余得一枕,用娃娃手持荷叶覆身,叶形前偃后仰,枕首适可巧。 亦烧人物、仙人,娃子居多,而兜头观音、罗汉、弥勒像貌,形体眉目衣服褶之美,克肖生动。 式类数多,莫可名状,诸窑无与比胜。 如宣和、政和年者,时为官造,色白质薄,土色如玉,物价甚高。 38、(明)李时珍撰《本草纲目》: 圣济方,小便淋痛,真定瓷器煅研二两,生熟地黄末各一两,每用二钱木通,煎汤服。
39、(清)嘉庆本《大清一统志》: 直隶定州土产瓷器,寰宇记定州土产,州志窑器珍于天下,江南好事者往往蓄之。
40、(清)查慎行《敬业堂诗集》: 划花小盌爱初烧,秘色传来阅四朝。莫打磁铓轻试玉,人间方贵定州窑。 41、(清)唐铨衡《文房肆考》: 古定器宋时所烧,出定州,今直隶真定府也,似象窑,色有竹丝刷纹者日北定,以政和、宣和间窑为最好,然难得成队者,有花者南定窑,出南渡后,然按东坡试院煎茶诗云,定州花瓷琢红玉,则有花者,非至南渡后而出也、北贵于南。
42、(清)曹雪芹《红楼梦》: 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那四十个碟子,皆是一色白粉定窑的,不过只有小茶碟大。里面不过是山南海北,中原外国,或干或鲜,或水或陆,天下所有的酒馔果菜。 43、(清)蓝浦《景德镇陶录》: 陶户专仿白定者,盘、碗、杯、碟等具外,又多小件玩器,精粗各在造户为之。 44、(清)孙尔准撰《泰云堂集》: 定瓷满泻色无别,梨花逊白梅逊芬。 45、(清)宋琬《安雅堂未刻稿》: 百金买定窑,珍重逾连玺。此物遂见遗,制自有虞氏。 46、(清)陈浏《斗杯堂诗集》之《定窑压手大杯歌》: 斗杯堂前杯山积,墨绿金紫青黄红,一一取视不称意,独有定窑清双瞳。
47、(清)楼锜撰《汉宫春·定窑蚕蛾香合》: 径寸花磁,是定州烧出,持作香函。摩挲最怜巧样,彷佛圆蟾。配伊铜箸,尽一生、相守无嫌。带泪痕、更兼粉骨,已闻价重当年。蛾儿甚时,扑到爱银泥,小盖雨翅。轻黏分明水沈,微炷恋着浓憨。宣和故物,算人闲、几许流传。还置向、云窗雾阁,尽敎密贮龙涎。 48、(清)乾隆《乾隆御制诗集·咏定窑三羊洗》: 中矩自成方,三羊义寓阳。佳哉开泰运,久矣息寒芒(宋时以定窑有光芒,不用惟用官窑器,见高士奇诗)。物每重于后,品知那有常。一时聊寄兴,五字亦成章。 49、(清)《曲阳县志》清光诸三十年本: 涧磁岭,探访册在县北六十里,按岭在龙泉镇之北,西去灵山镇十里,上多煤井,下为涧磁村,宋以上有磁窑,今废。 龙泉镇今俗称南北镇里,旧有镇使副瓷窑税使等官。 灵山一带惟出煤矿,龙泉镇则宜瓷器,亦有出滑石者……土产黄瓷盆瓦之属,出恒水左右,白瓷龙泉镇出,昔人所谓定瓷是也:亦有设色诸式,宋以前瓷窑尚多,后以兵燹废, 宜讲求旧法,参以新式,以复其利;瓦器盆盌之类,县境亦有制者。 王都重携王子山院碑首行上题曰王子山院记,下云乡贡士马夔撰,末题时天成元年重修,王子山院碑的右侧有「“贩瓷器客趁赵仙重修马夔碑记”。 50、(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宋瓷花之佚丽者莫如粉定,粉定雕花者穷妍极丽,几于鬼斧神工。 试以瓷比之诗家,宋代之汝、均、哥、定,则谢宣城、陶彭泽也。淡而弥永,渊渊作金石声,殆去《三百篇》犹未远也。 (来源:陈氏定窑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