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方志曲阳
曲阳非遗-猴子翻跟头
发布时间:2022-08-25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字体: 打印

       在曲阳县灵山镇灵山村,流传着一种自制的小玩具--灵山翻跟头(曾叫做猴子翻跟头),因其制作工艺简单,曾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多地流传。据老人相传清朝时期在曲阳灵山民间已经流传,前期穷人用高粱杆、麻绳和硬纸片或薄木片制作玩具,形象仅限于猴子,故叫做“猴子翻跟头”,清末民初时兴盛,发展为木制玩具,材质也发展为木杆、麻绳、木片、木块、皮子等,形象也丰富起来,有动物、人物等,并加以彩绘或烫染,此时名称已叫做“灵山翻跟头”,后逐渐衰落,成为民间传统木玩具中的稀有品种。

1.设计图纸

2.选材

3.刻制模型

4.打磨磨光

 玩具的四肢由薄木片、硬纸、硬皮子等刻成,四肢关节用麻绳或细铁丝串起来,两边用高粱杆或木杆,木杆中间加一支撑呈H形状,通过麻绳牵引,舞动时灵活自如。儿童玩耍时,右手只要握紧两边的木杆下部,便会牵动上边的两条交错的线绳,使串在线绳上的玩具重心失去平衡,便上下翻起跟斗,忽上忽下,犹如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优美的表演,顽皮有趣。

5.打孔

6.彩绘上色

7.涂漆

8.阴干

玩具制作流程:1.选材,两边杆和中间支撑选用木杆或高粱杆、绳子或铁丝、木片、硬纸片、硬皮子或木块。2.木杆上打孔,将木杆固定为H形,上部打孔留作穿绳用。3.确定人物或动物大小设计刻制人物形象外形。4.给人物形象彩绘或烫染。5.通过绳子将玩具穿插组合在木杆上。

9.穿线

10.完成

   2021年10月王氏翻跟头制作技艺被列入保定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来源:曲阳县文化馆公众号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曲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2-4212301 邮箱:xinxike999@163.com
冀公网安备 13063402000055号 冀icp备08102160号-2 网站标识码:13063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