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县地方歇后语选编 |
|
|
南家庄——大两道 相传旧时东南家庄一家财主娶儿媳妇,不用当地惯用的毛驴去接,而是用牛去接,被称为“大两道”。即另有古怪道儿的意思。后用于讥讽做事不随大溜。 孝墓的干粮——棒棒儿谷 旧时孝墓一带种谷很多,蒸棒棒儿(玉米)面饼子时常掺些谷面,一些外村人到当地做活,吃了这两种面的饼子后,讥讽孝墓的玉米饼子(俗称干粮)是“棒棒儿谷”。后用于讽人说话做事“棒锤”,即直率过度。 海子里的秧歌——学着哩 以前海子村有秧歌业余剧团,村民也多会唱几句,但演出不多。邻村问起演出情况,常回答说“正学着哩”。后用于讥讽光学不用,或老是学不会。 七里庄的(席)拍子——反过去是理儿,正过来还是理儿 七里庄有编席、编拍子的传统,当地把“席拍子理”寓意与七里庄联系在一起。讽人诡辩。 吃哈烙浇灰水——什么什么味 传旧时几位山里人到灵山一带一财主家当长工。有一天中午吃恰馅听说浇上醋吃很是味儿,因几人谁也没吃过醋,误将院一小瓮灰水当醋食用。后经人指点,浇上真醋一吃,果真与灰水味道不一样。 养马的闺女嫁戏子——没那么大命儿 传旧时剧团到北养马演出,第二天一家姑嫂二人推碾子,嫂子问小姑子:“扮演小生的那男演员长得怎么样?”小姑连声说“好看”。嫂子打趣说:“那你嫁给他不?”小姑答:“咱可没那么大的命儿。”后用于讥讽人或自嘲命运不强。 杨老子披毯子——到了一时说一时 流传于灵山一带。相传旧时朱家峪大财主杨老子奢侈腐化,吃饺子不吃饺子边(俗称“轮儿”),佣人将其吃剩的饺子边攒了几屯(圈)。晚上,杨老子睡觉时铺多厚也嫌轭得慌。有一次硬逼着丫环看床上有什么东西,丫环找了几遍也找不到什么,结果挨了一顿毒打。又逼着丫环找,丫环无奈,偷着从头上采下一根发丝,说是从床上找到的,杨老子才罢休。后来扬老子家境衰落,佣人让杨老子吃饺子边,杨老子吃着挺香,还不知是什么。佣人告诉他:“这就是你当年吃饺子剩下的。”以后,杨老子沿街乞讨,三冬腊月身上只披了一件破毯子。行人讥讽他说:“敢情你也不怕冷啊!”杨老子叹了一口气说:“唉,到了一时说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