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方志曲阳
战斗在曲阳——宋立梅
发布时间:2023-08-10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字体: 打印

冀西恋


我13岁那年,刚刚高小毕业,卢沟桥的炮声就响了。

我的家乡是河北曲阳下河村。由于我们村是大区政府所在地,所以办了一所小学。小学校对男学生每年收4块银元,为了鼓励女生入学,对女生免收学费。凡考试在前5名者,男生免收学费,女生免交课本费。那时候封建思想严重,地主家是不让自己的女儿入学的,穷人家的孩子又交不起学费。我考试能在前5名,在1937年暑假,学完了高小课程。给我讲高小课程的一个老师毕业于县师范学校,他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整天对我们说,东北被日本人占了,华北也早晚要被占去,因为中国人不行,日本人太凶残,来了之后会把我们杀光杀绝。他预感到了日本鬼子占领东北后不会罢休。他的这些话激起了我们幼小心灵对日本鬼子的刻骨仇恨。


                                          宋立梅


“七七事变”后,我也随着大人的不安而不安。但那时日本鬼子毕竟还没有到我们偏僻的村庄来。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却来发动群众进行抗日了,号召“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

高小同时毕业的一共(有)4个女同学。一天,一个已有了婆家的女同学来找我,问我去不去报名参加打日本的运动。我对日本正仇恨着,马上就同意了。于是,我们喊出另外两位同学一块儿去报名。当时的区长劝一个年龄比我小的同学回家,把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留下来。就这样,1937年,年仅13岁的我尽管道理懂得不多,(但)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报名结束后,区长分配我做村动员会妇女部的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发动妇女走出家门,走上街头,先求得自身的解放,然后是努力生产,做军鞋,支援前线。

发动妇女并不是容易的,我们首先做地主家的工作,他们的女儿到过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见过大世面,他们的女儿一出来工作,其他的就好带动了。

就这样,年幼的我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半年以后的1938年3月1日,我由区长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更加自觉地把自己投入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投身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中。这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天,我把当天的日历扯下来,保存了很多年。

刚刚入党,曲阳县原5大区改为12小区,我便到远离家乡60里的12区当妇救会主任。14岁的我,凭着自己的勇敢和热情,每天天不亮就骑车出发,到12区工作,晚上再骑车回家。敌人常常是凌晨时去抓人,夜里我不能住在那里。住在地道里也不行,因为地道塌方压死了两个干部,暴露了地道的秘密。我只有来回骑车奔波。就这样,练出了过硬的车技,一直到现在我还能骑车。

后来,我去延安上抗大,参加了八路军,这才离开了冀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也老了,但往事如昨,我时常想起在冀西战斗和生活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想起为了今天幸福生活牺牲的战友和同志……

在哺育我的冀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冀西,我的家乡,我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我梦中呼唤过多少次的冀西啊!

   

          1940年检阅女子自卫队                                   右三宋立梅


    注:1、 此文曾刊于1992年6月1日《今晚报》

        2、 作者简介:宋立梅(1924.1月—2009.8),河北曲阳下河村人。开国少将肖思明的妻子。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曲阳五区、十二区妇救会主任。1941年参加八路军。1955年转业到地方,曾任天津市第五医院党委书记、天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处长等职。


                                                         曲阳县委党史办供稿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曲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2-4212301 邮箱:xinxike999@163.com
冀公网安备 13063402000055号 冀icp备08102160号-2 网站标识码:13063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