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高粱喜丰收 集体经济添活力——郎家庄乡沟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
金秋时节,郎家庄乡沟掌村的高粱地里,一串串饱满的高穗压弯了枝头,映红了天际。微风拂过,连绵起伏的红海荡起层层波浪,农户们穿梭其间,忙碌的身影与喜悦的笑容交织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这不仅是自然馈赠的丰收,更是郎家庄乡沟掌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结出的硕果。近年来,沟掌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通过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930亩,规模化种植酿酒高粱和玉米,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党建引领: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发展” 曾经的沟掌村,土地分散、农户单打独斗,种植效益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土地撂荒问题日益突出。为破解这一困境,沟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农户自愿流转、合作社统一经营”的方式,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过去种地靠天吃饭,一亩地收入几百块钱。如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有稳定的租金收入,我们还能在合作社打工,还能挣工资!”村民李大爷一边轰赶着高粱地里的飞鸟,一边乐呵呵地说。 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模式,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参与合作社务工,年底享受分红。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农户的基本收益,又激发了村民参与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产业赋能:从“传统种植”到“订单农业” 沟掌村依托当地气候和土壤优势,选择种植酿酒高粱,并与河北阜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长期收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确保产销对接无忧。 “我们选育的是优质酿酒高粱品种冀酿2号,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深受酒厂青睐。”合作社负责人李虎介绍,“今年高粱亩产预计超过900斤,玉米亩产可达1000斤以上,按订单价格计算,总产值预计突破200万元。” 订单农业不仅降低了市场风险,还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实现了节本增效。同时,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三、集体增收:从“空壳村”到“富裕村” 随着合作社效益逐年提升,沟掌村的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从“空壳”到“充盈”的转变。2025年,合作社预计为村集体带来收入20余万元,这些资金将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福利改善和产业再投入。 “集体经济强了,村里办事就有了底气。”沟掌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我们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建设粮食烘干仓储设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集体经济的壮大,也为村庄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沟掌村将利用集体收入修缮道路、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新建广场,相信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将使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四、乡村振兴:从“单一产业”到“多元融合” 沟掌村的成功实践,是郎家庄乡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郎家庄乡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鼓励各村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除了高粱种植,沟掌村还计划依托丰收景观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高粱红了”农旅品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体验农事活动,推动农旅融合,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沟掌村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找准路子、迈开步子,就能让土地生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郎家庄乡党委书记说。 高粱丰收,红的是穗头,暖的是民心。沟掌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引擎,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订单农业为保障,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集体富、百姓乐”的乡村振兴之路。下一步,沟掌村将继续深化合作经营,拓展产业链条,让集体经济的果实惠及更多农户,为乡村振兴写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